半岛BOB一个扫把、一双手、外加一个垃圾斗,这是王凤丽刚加入天河环卫队伍时的全部“装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各种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设备得到广泛使用,天河区也已从广州东郊田野蝶变成为“城市客厅”。扎根环卫战线三十六载的王凤丽,正是这一切变化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1989年,王凤丽从河南老家来到广州天河,加入环卫队伍。从一线环卫工人起步,她一步一步走到了管理岗位,如今担任天河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第二保洁所所长一职,并被选为广州市人大代表。至今为止,她参与管理和清洁过天河区的每一条市政路与河涌治理。
谈起对天河的初印象,王凤丽依然记忆犹新:“记得初到天河的时候,包括珠江新城、天河北,这一片区域都是菜地和窝棚,有的地方还在养猪种菜。体育中心周边只有这个场馆和六运小区的体育村,中信大厦当时还只是刚刚奠基BOB半岛。我每天上下班都会从这里经过。”
“天河区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交通畅通了、道路宽阔了、空气清新了、城区风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让她印象深刻的,要数天河的道路交通和马路质量。作为环卫工,她每天都要穿梭在天河的大街小巷,清扫道路。“当时,马路也是比较狭窄的,基本上是双向两车道,路况也不太好。”
几十年过去,临江大道、中山大道、广园快速、黄埔大道、天源路等交通动脉贯通东西,道路车水马龙,路网四通八达,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天河区从乡郊田野发展为广州的经济大区、创新强区、城市客厅。
随着天河地位的逐步提升,越来越多活动选择在天河举办,环卫保洁的保障任务也随之加重。
“遇上重大活动,我们都要提前做好应急方案、保障措施,把我们的人员分成好多个模块,比如突击队、清扫队、清洗队和应急队,确保车辆和人员协同运作高效顺畅。”
每年春运、广州马拉松、国际灯光节、天河迎春花市等重大活动,在王凤丽和同事们的一次次保障中顺利进行。尤其是持续月余的春运,面对数百万客流的环卫保障压力,团队连续通宵作业,守护着城市门户的洁净形象。“我们曾统计过,一年365天,我们有200多天在执行重大活动的环卫保障任务。”王凤丽说。
王凤丽回忆,十几年前,花城广场这里摊贩聚集,地面满是油渍、污渍,口香糖更是随处可见,珠江新城就像一个大工地。
为了让花城广场恢复洁净面貌,环卫工人们采用高压清洗、打磨等多种方式,对珠江新城区域展开精细化保洁。地面的口香糖难以清理,王凤丽和工友们就每天都戴着草帽蹲在地上,一点点地铲除。最终,花城广场实现了“路见本色”,市民和游客甚至能在地上席地而坐。
“大家用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把整个珠江新城打造成为广州的名片和城市客厅,这段经历令我深感自豪。”王凤丽说。
花城广场的蜕变,也映射出天河区环卫保洁工作变化。如今,天河区环卫保洁工作已全面进入机械化作业时代,并逐步迈向智能化。洒水车、扫地车、高压清洗车等各种设备轮番上阵,还引入了无人机。
王凤丽说,一个扫把、一双手BOB半岛、外加一个垃圾斗,就是以前环卫工作业场景的真实写照。如今,人工机械结合的模式逐步取代纯人工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清洁效率,还提升了保洁质量。
从业这些年来,市民对环卫工的态度变化同样让她感触颇深。“刚到这里时,社会上对环卫工人有不少偏见,有人喊我们‘扫街妹’,打心底看不起这份工作。”王凤丽说,有些街边档口档主也不尊重环卫工人,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但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环卫工人的劳动换来老百姓的认可和肯定。王凤丽回忆,有一年春节,她和同事都坚守岗位,大年初一凌晨五点就上街工作,有市民特意给他们送来水果和利是,这样的关怀让她十分感动。
“有市民夸赞我们不仅仅是城市的美容师,还是心灵的美容师。环卫工人把城市打扫得干干净净,老百姓走在路上,幸福感油然而生!”王凤丽说。
“我们成立了书香环卫读书队、城市美容师宣讲队、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帮助环卫工友们提升进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树立理想目标。”王凤丽说,在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环卫行业也在不断进步。
如今,环卫所管理层均达到本科学历,不少工友在各大技能竞赛展现专业风采,团队中涌现出不少好人好事。队伍里有中国好人2名,广东好人、广州好人BOB半岛、天河好人各1名。广东省、广州市技术大赛能手近百名。这些成绩充分证明,环卫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王凤丽的带动下,环卫所培养了多名百姓宣讲员。宣讲的内容,围绕着环卫工人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 的奉献精神BOB半岛、一线工作中展现出的工匠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勇于冲锋的担当。“这些精神,不仅助力城市保持整洁、推进绿色发展,更是我们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王凤丽表示。
“环卫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逐步提升,不少人都愿意一直干下去BOB半岛。”王凤丽表示,环卫工人非常朴实但不可或缺,未来希望引领大家充分发挥行业效能和特藏,将天河打造得更加美丽、更加宜居。
历经40年奋斗,天河已经实现蝶变。请您结合自身的工作或者生活,说一说对天河这些年发展的最大感受。
王凤丽:作为一名扎根天河区近40年的城市管理者,我最大的感受是天河不仅实现了经济与城市面貌的跃升,更在环境品质与治理效能上树立了标杆。40年间,天河从城乡接合部蜕变为现代化国际都市核心区,我们保洁行业也同步见证了“精细化”管理的升级——从传统垃圾处理到全国领先的垃圾分类示范模式,从传统人力清扫到智慧化机械作业全覆盖,每一处街角的洁净、每一场大型活动的保障,都凝聚着城市治理者与市民共治共享的汗水。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绣花功夫”提升环境品质,助力天河打造既有“国际范”又有“烟火气”的宜居宜业之城。
王凤丽:四十载芳华,奋进天河!值此建区40周年之际,我衷心祝愿天河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再谱华章!愿天河如珠江碧水长流,永葆生机活力;如黄埔大道纵横贯通,广纳四海英才;如花城四季繁花,绽放幸福民生!期待天河以“城市大管家”的担当,绘就绿水青山与繁华都市相融的新画卷,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继续领跑,让每一位奋斗者都能在这片热土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